高中文言虚词能力考点例解(二),高中语文必修(一)(二)中文言文的重点虚词

高中语文必修(一)(二)中文言文的重点虚词

安 而 尔 夫 盖 故 何 或 乎 即 既 莫 乃 其 且 然 若 安 安 1.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 [例解] 用作疑问副词。

出现在疑问句中,置于动词之前。作状语。

相当于“怎么”“怎样”。 3.皮之不存,毛将安傅(附)?(《左传·僖公十四年》) 4.沛公安在?(《鸿门宴》) [例解] 用作疑问代词。

在疑问句中作宾语,置于动词之前。相当于“什么”“哪里”。

而 1.蟹六跪而二螯。(《劝学》) [例解] 用作连词。

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2.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例解] 表示递进关系。

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3.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石钟山记》) [例解] 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例解] 表示转折关系。

可译为“但是”“却”。 5.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婉贞》) [例解] 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6.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 7.吾恂恂而起。(《捕蛇者说》) [例解] 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8.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记王忠肃公翱事》) [例解] 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9.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 10.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师说》) [例解] 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尔 1.尔何知!(《肴之战》) 2.中寿,尔墓之要拱矣!如有营,(《肴之战》) 3.且尔言过矣(《季氏将伐颛臾》) 4.胡瞻尔庭有县貆兮(《伐檀》) [例解] 用作代词。

第二人称代词,相当“你”“你们”“你的”“你们的”。 5.同是被逼迫,君尔妾亦然。

(《孔雀东南飞》) 6.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饮酒》) 7.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 [例解] 指示代词,相当于“此”“如此(这样)”“那”。 8.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

(《孔雀东南飞》) [例解] 用作副词,用来修辞动词,相当“这样(地)”。 9.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待坐》) 10.子路率尔而对曰:……(同上) 11.闻两童子音琅琅然,不觉莞尔……(《祭妹文》) 1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鱼我所欲也》) [例解] 用作助词。

作形容词、动词的词尾,和“然”的用法相似:相当于“的”“地”“着”。 13.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

(《唐雎不辱使命》) [例解] 表限止语气,相当于“罢了”“而已”。 14.非死则徙尔。

(《捕蛇者说》) [例解] 作语气助词,用于句末,同虚词“耳”的用法相同。表叙述语气,相当于“了”或不译。

夫 1.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2.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岳阳楼记》) [例解] 用作代词。表近指,相当于“这”或在“这”后加适当的量词。

3.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 ) 4.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例解] 用作代词。

表远指,相当于“那”或在“那”后加适当的量词。 5.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

(《赤壁之战》) 6.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问说》) [例解] 用作助词。

用在句子开头,表示议论或叙述的开端,称为“发语词”,也可用复音虚词“且夫”,不必译出。 7.闻之:一人飞升,仙及鸡犬。

信夫!(《促织》) 8.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问说》) 9.嗟夫!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例解] 用作助词。用在句末,表示感叹。

相当于“啊”或“了”。 盖 1.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游褒禅山记》) 2.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季氏将伐颛臾》) [例解] 用在句首,作副词,表示下边说的一些话,是带有推测性的断定,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大概”推想”的意思。

3.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与妻书》) [例解] 表示这种意思的“盖”,也有用于句中的。

4.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游褒禅山记》) 5.谢灵运为永嘉守,凡永嘉山水,游历殆遍,独不言此山,盖当时未有雁荡之名。

(《雁荡山》) [例解] 用作连词。连接上文,起说明原因的作用,也含有不十分确定之意。

故 1.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壁。(《廉颇蔺相如列传》) 2.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

(《鸿门宴》)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例解] 用作连词。

表示因果关系,可译为“所以”“因此”。有时用“是故”“以故”。

4.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史记·刺客列传》) 5.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

公子怪之。(《信陵君窃符救赵》) [例解] 用作副词。

有“从前”“故意”的意思。 何 1.何者?严大国之威。

高一语文必修二文言文虚词

之、而、乎、其、以

之:1.到,往(动)

2.第三人称代词,他、他们(代)

3指示代词,这(代)

4.活用为第一人称,我(代)

5.结构助词,的(助)

6.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助)

7.取独(助)

8.衬音节,无实意(助)

而:(这里只说连词的,因为高一的都是连词用法)

1.表示转折关系

2.表示修饰关系

3.表示承接关系

4.表示并列关系

5.表示因果关系

6.表示递进关系

(个人觉得做题目时“而”的用法是最不好掌握的,尤其是并列承接递进这些关系,很容易分不清啊~~)

乎:(这里也只算高一用到的)

1.句末语气助词,可以表疑问,也可以表反问

2.可用于形容词词尾,意为“……的样子”

3.介词用法,意思是“在”,解释一下,“乎”做介词高中只有一例,那就是赤壁赋里的'相与枕藉乎舟中"

其:1.代词,用的最多是第三人称代词,这个不用我多说了,还有第一人称的,《游褒禅山记》里那句“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这个用的比较少,然后就是指示代词,可以指“那、那些”,还有一种意思为“其中”,这个用法最常见的地方就是“其一……”,“其一犬坐于前”就是这个用法,意思就是其中一只像狗一样坐在前面(“其”这个意思我不太确定必修2里有没有。。。。)

2.副词,意为“难道”,其孰能讥之乎,难道谁能嘲笑他吗

3.助词,无实义

以:1.介词,由于、原因

2.作为连词时,用法和“而”非常非常相像!可以表转折、表修饰、表因果、表承接,只是不能表转折。

高一必修二比较重要的超不多就是这五个,“其、以、而”在游褒禅山记里出现了很多,楼主可以多看看这课。

还有就是上面纯手打的,希望楼主一定要采纳啊

如果楼主认为我说漏了,可以追问哈

第二:常用高考文言文虚词.

18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及其举例[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1.【而】 (一)用作连词。

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 。

①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者(《劝学》) ②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蜀道难》)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并且"或"而且"。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②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屈原列传》) ③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皜驳色,而皆若偻(《登泰山记》) ④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3.表示承接关系。

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 ①故舍汝而旅食京师,以求斗斛之禄(《陈情表》) ②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

(《鸿门宴》) ③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 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②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六国论》) ③信也,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乎(《陈情表》) 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

①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冯婉贞》) ②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 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

可不译。 ①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 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 7.表示因果关系, ①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②表恶其能而不用也(《赤壁之战》) 8.表示目的关系, ①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②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二)通“尔”,用作代词,第二人称,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

①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 ②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三)通“如”:好像,如同。 ①军惊而坏都舍。

(《察今》) 【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 ①未几而摇头顿足者,得数十人而已(《虎丘记》) ②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 ③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逍遥游》) 【而后】才,方才。

①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三月而后成。

【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 ①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而况石乎! ②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臣虽下愚,知其不可,而况于明哲乎(《谏太宗十思疏》) 【既而】不久,一会儿。 ①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五人墓碑记》) ②既而得其尸于井,因而化怒为悲,抢呼欲绝(《促织》) ③既而将诉于舅姑,舅姑爱其子,不能御(《柳毅传》) 2.【何】 (一)用作疑问代词。

1.单独作谓语,后面常有语气助词"哉""也",可译为"为什么""什么原因"。 ①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岳阳楼记》)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2.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可译为"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①豫州今欲何至?(《赤壁之战》) ②大王来何操?(《鸿门宴》) ③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3.作定语,可译为"什么""哪"。 ①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 ②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二)用作疑问副词。 1.用在句首或动词前,常表示反问,可译为"为什么""怎么"。

①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赤壁之战》)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2.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深,可译为"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三)作语助词,相当于“啊”。

①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孔雀东南飞》) (四)何:通“呵”,喝问。

①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谁何:呵问他是谁何。

意思是检查盘问。)(《过秦论》) 【何如】【奈何】【若何】表示疑问或反问,译为“怎么样”“怎么办”“为什么”。

①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季氏将伐颛臾》) ②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 ③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鸿门宴》) ④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何以】即“以何”,介宾短语,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根据"以"的不同用法,分别相当于"拿什么""凭什么"等。 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②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 ③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无何】译为“不久”“没多久”。

①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 【何乃】译为“怎能” ①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3.【乎】 (一)用作语气助词。 1.表疑问语气。

可译为"吗""呢"。 ①几寒乎?欲。

语文高中的文言文虚词总结,包括用法,例子

1、而 ★作连词:表示并列,“而且”、“又”、“和”,或不译 例: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过秦论》 ★作连词: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和中心词。相当于“着”、“地”等,或不译 例: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逍遥游》 ★作连词: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 相当于“如果”、“假设” 例: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诗经》 ★作连词:表示转折关系。“然而”、“于是”、“却” 例: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鸿门宴》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 ★作连词:表示承接关系。

“而且”、“并且”、“就”,或不译 例:履至尊而制六合。《过秦论》 ★作代词:通“尔”,你、你的 例: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促织》 例:而母立于兹。《项脊轩志》 2、何 ★疑问代词:相当于“什么” 例: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 ★疑问代词:相当于“怎么样” 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例: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疑问代词:相当于“哪里” 例:丞相祠堂何处寻?《蜀相》 ★副词:相当于“多么” 例:作计何不量!《孔雀东南飞》 例: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观沧海》 ★疑问副词:相当于“为什么” 例: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 ★疑问副词:相当于“怎么” 例: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助词:相当于“啊” 例: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

《孔雀东南飞》 ★同“呵”,喝问 例: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过秦论》 3、乎 ★表示疑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例: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 例:壮士,能复饮乎?《鸿门宴》 ★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呢” 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赤壁赋》 ★词缀,用于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 例:古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五人墓碑记》 ★表示揣度、商量语气,相当于“吗”、“吧” 例: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阿房宫赋》 ★同“于”,相当于“在”、“对”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师说》 4、乃 ★于是,就 例:良乃人,具告沛公。 《鸿门宴》 例: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烛之武退秦师》 ★才,这才 例:度我至军中,公乃人。《鸿门宴》 ★却 例: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

《触龙说赵太后》 ★是,就是,原来是 例: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游褒禅山记》 ★竟然 例: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师说》 ★你,你的 例: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5、其 ★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 例: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师说》 ★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们)” 例:成以其小,劣之。 《促织》 例: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阿房功赋》 ★其中,其中的 例: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活用作第一人称。

相当于“我(的)”、“自己(的)” 例: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例:其孰能讥之乎?《石钟山记》 ★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 例:则或咎其欲出者。

《游褒禅山记》 例: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孔雀东南飞》 ★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 例:呜呼!其信然耶?其梦耶?其传之非其真耶?《祭十二郎文》 ★指示人、事、物,相当于“这”、“那”之类的词 例: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捕蛇者说》 ★在句中表示祈使、商量语气,相当于“可”、“还是” 例: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 例:吾其还也。

《烛之武退秦师》 ★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 例: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师说》 例:天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逍遥游》 6、且 ★暂且,姑且 例: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孔雀东南飞》 例: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孔雀东南飞》 ★将、将要 例:不出,火且尽。《游褒禅山记》 例: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 ★而且,并且 例:且矫诏纷处。《五人墓碑记》 例: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六国论》 ★况且,再说 例: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尚且,还 例:臣死且不避,厄酒安足辞!《鸿门宴》 ★连接两个形容词,表示并列关系:“又……又……” 例:示赵弱且怯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连接两个动词表示并列关系:“一面……一面……”、“一边……一边……” 例: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石钟山记》 例: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五人墓碑记》 ★还有,那么 例: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项脊轩志》 7、若 ★如果,假如 例:使烛之武见秦君。《烛之武退秦师》 ★像,好像 例:若水之归下也。

《勾践灭吴》 ★你(的),你们(的) 例:若人前为寿。《鸿门宴》 8、所 ★处所,地方 例:某所,而母立于兹。

《项脊轩志》 ★用在动词或者“介词+动词”之前,构成“所字结构” 例:道之所存,师。

高中语文必修五P91第二题文言虚词(拜托,要快)

而 用作连词,连结词与词,短语与短语,句子与句子,表示前后两部分的并列、承接、转折、修饰等关系。

例如: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又,表并列关系 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就”,“然后”,表承接关系 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却,但是,表转折关系 面山而居(《愚公移山》—着,也可不译,表修饰 夫 ⑴丈夫。

例:①其夫呓语 ⑵成年男子。例: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 (3)作语助,用在句首,表示将要发议论。

例:①夫普法之战,迄今虽为陈迹,而其事信而有征。②夫战,勇气也 (4)这,那。

例:①非夫人之物而强假焉。②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5)作语助,放在句末,表示感叹语气 盖 ⑴遮日挡雨的用具。

例:①日初出大如车盖,②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盖:这里指车盖 ⑵连接上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

例:①盖以诱敌。(这里有“原来”的意思。)

②盖借寨墙为蔽也 ⑶遮盖,掩盖。例:①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②枝枝相覆盖际。 ⑷大概,大约。

例:①斯二者盖皆有之。(盖:这里有“想来是”的意思 ⑸发语词。

例:①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②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⑹胜过,超过。

例:英才盖世。 ⑺通“盍”,何。

例:技盖至此乎?(盖:这里可译作“怎么”。) ⑻通“盍”,何不。

例:盖亦反其本矣。(亦:这里是用以加强反问) 1.做介词:(1)表示处所,时间,原因,可译为“在”,“于”;(2)表示动作的对象,可译为“对”,“对于”,也可不必译出;(3)表示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

2.做语气词:(1)用在句末,表示反问,可译为“吗”,“呢”;(2)用在句末,表示疑问,可译为“吗”;(3)用在形容词或名词之后,表示赞美,叹息,惊讶等语气,可译为“啊”,“呀”;(4)用在句末,表推测语气。在句中与“无乃”,“得无”等虚词配合,可译为“吧”,“呢”;(5)用在句末,表示祈使,可译为“吧”。

高中文言虚词能力考点例解(二)

转载请注明出处华阅文章网 » 高中文言虚词能力考点例解(二),高中语文必修(一)(二)中文言文的重点虚词

教育

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家长是用怎样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的?

阅读(55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内容包括家长正确教育孩子的方式,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方式,理念,家长是用怎样的方式来教育孩子的?。每个孩子是不一样的,没有一种方法是适用于所有孩子的,所谓因材施教,要根据孩子的性格来制定教育方

教育

小学入学需要哪些证件,小学入学需要哪些证件?

阅读(58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学入学需要哪些证件,内容包括小学入学需要哪些证件?,孩子上小学需要哪些证件,小孩上学要什么证件。(一)房产方面的证件、证明材料。(二)户籍证明。(三)其他证件(一)房产方面的证件、证明材料。1. 有房产证的带房产证。2. 房产证

教育

激励学生努力上进的话,有哪些激励学生努力上进的话?

阅读(56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激励学生努力上进的话,内容包括激励学生努力上进的话?,鼓励学生努力上进的话,鼓励孩子努力上进的话?。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2、梦想是最纯粹的东西,实现它需要耐力和坚持。3、人生有几件绝对不能失去的东西:自

教育

小学转学需要什么手续,孩子小学转学需要哪些手续及怎样办理?

阅读(56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小学转学需要什么手续,内容包括孩子小学转学需要哪些手续及怎样办理?,转学需要什么手续?,小学生转学都需要什么手续。第一个问题我知道。因为我办过的。 到转入学校,拿一个“转学所需材料清单”。上面会告诉你需要携带的证

教育

亲子活动游戏(精选67个),亲子互动游戏都有哪些,怎么做

阅读(56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亲子活动游戏(精选67个),内容包括亲子活动游戏这些亲子游戏简单又好玩,亲子互动游戏都,怎么做,幼儿园的亲子游戏都?。亲子互动游戏有分阶段的。0-6个月1.声音在哪里 玩法:大人在宝宝周围不同方向,用说话声或玩具声训练宝宝转

教育

上大学的费用一般是多少钱,上大学一般的花费是多少啊?

阅读(54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上大学的费用一般是多少钱,内容包括一般大学学费需要多少钱?,上大学一般的花费是多少啊?,读大学要多少钱?。大学生每个月的花费情况应该考虑几方面:家庭的经济情况,个人所在学校的生活水平.我2003年读大学的时候,家里每一个月

教育

临沂师范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临沂师范是几本,具体介绍一下

阅读(54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临沂师范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内容包括临沂师范是几本,具体介绍一下,临沂师范是二本吗,临沂师范学院是二本学校吗?滨州学院呢?属于几本啊?。临沂大学是在临沂师范学院的基础上合并了其他几个高职院校而成的,目前还没建成。所

教育

5岁的孩子该怎么教育,五岁的孩子该怎么教育

阅读(56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5岁的孩子该怎么教育,内容包括五岁的孩子该怎么教育,5岁的孩子怎样教育?,五岁左右的孩子,如何教育?。五岁的孩子很顽皮,经常跟家长唱反调。这是让家长很烦恼的问题,五岁的小朋友一般都是在上幼儿园,孩子贪玩不爱学习这是常见

教育

高职专科是什么学历,专科是什么学历?

阅读(97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高职专科是什么学历,内容包括高职是什么学历啊?专科呢?,专科是什么学历?,高中起点高职高专是什么学历?。大专学历专科是大专学历,颁发专科(大专)文凭。专科是以培养职业技能型高等职业人才为主要目标,即大学专科的目标是理论化

教育

安徽合肥有哪些大学本科,合肥都有哪些大学?

阅读(101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安徽合肥有哪些大学本科,内容包括合肥本科大学,安徽合肥本科大学?,合肥都大学?。1合肥工业大学 教育部 合肥市 本科 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 合肥市 本科 3 安徽大学 安徽省 合肥市 本科 4

教育

武汉市小学排名,武汉什么小学最好

阅读(94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武汉市小学排名,内容包括武汉小学排名,武汉小学排名,武汉什么小学最好。刚刚回答了另一个朋友的类似问题,复制过来给你了,我看了2113下,提问的不是同一个人. 不过说到最好,个人觉得合适自己孩子发展的学校就是

教育

高中开学住宿必备物品清单,高中住宿生要准备什么东西

阅读(55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高中开学住宿必备物品清单,内容包括高中住宿生要准备什么东西,住宿生高中开学都要带些什么东西,开学了高中住校要准备什么东西哦。新高一住宿生要带物品清单 洗漱品 暖水壶 毛巾(特大1,大2,小1条,自己分配) 牙刷、牙膏、牙杯 盆

散文

描写家乡的散文随笔高中,关于最美的家乡的散文

阅读(52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描写家乡的散文随笔高中,内容包括求描写家乡的散文,有加分!!,高中写景散文1500字关于自己家乡方面,关于最美的家乡的散文。我曾落泪过的乡度: 我看着你朝我走来,在微露的灰暗色中,明晰了轮廓。 呵,我落泪过的乡度,你踏着那儿的

教育

高中生艺考是什么意思,关于高中生报考艺术类的是怎么回事啊

阅读(50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高中生艺考是什么意思,内容包括高中艺考是怎么回事,关于高中生报考艺术类的是怎么回事啊,关于高中生报考艺术类的是怎么回事啊。考艺术啊`~还行。 不过一般文比理好考些。。 因为有很多学校只招文。 艺术考还好考拉,如果你

教育

初中升高中总分,初中升高中总分是多少?

阅读(47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初中升高中总分,内容包括中考初中升高中总分多少,初中升高中总分是多少?,初中升高中总分是多少。从2017年起,不同城市的初中毕业升学考试部分学科满分分值及计分方式将进行调整。省份地区不同,考试科目也不同,满分是不一样的

教育

佛山十大高中排名,广东佛山有什么高中

阅读(46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佛山十大高中排名,内容包括佛山市的高中排名,佛山高中排名,佛山高中排名,由高至低.。区直完全中学 佛山市第四中学 佛山市荣山中学 区直高级中学 佛山市第二中学 佛山市禅城实验高级中学 佛山市第三中学 南庄高中 从学校历